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63章 苏学士的两张脸 (第5/6页)
是科举取才,你在这上面下功夫,必然无往不利。” 虞允文听完之后,深深一躬,“多谢先生指点,晚生拜谢。” 对面的人微微一笑,“用不着客气,我听得出来,你是巴蜀的人,多替大苏学士说话,我这人没别的,就是喜欢大苏学士的词作,可不能让他受委屈了。” 敢情这位还是苏轼的粉丝……想想也不稀奇,此时的苏轼可不只是大宋的明星,在金国还有个金富轼哩。 由此可见,大苏是绝对的国际巨星。 既是自己的老乡前辈,又有那么大的名气,该怎么做,似乎一目了然了。 虞允文回到了住处,憋了三天,一篇文章写好,随后又是两天,在消息报上,头版头条,刊登了虞允文的文章。 这一篇文章刊登出来,瞬间引爆了舆论,堪称现象级爆款作品了。 虞允文写了什么呢? 苏轼在嘉佑制策当中,提出今世有三患终莫能去……他针锋相对,提出求强兵,求丰财,求泽吏。 很显然,苏轼认为的三患,就是冗兵,冗官,冗赋,和当时世人的看法,完全相同。 但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后,苏轼却称赞仁宗朝,持法至宽,用人有叙,专务掩覆过失,未尝轻改旧章。 这就很玄妙了,你在仁宗朝写文章,痛批三冗,怎么到了神宗朝,就觉得仁宗朝很好了? 莫非是故意寻章摘句,诬陷大苏? 再往下看,苏轼曾经还称赞过商鞅变法,认为其人专,其政一……故此才能变法成功……此时的苏轼,是鼓励变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